減稅與增收地方政府陷矛盾心態
時間:2019-09-04 22:11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在上海、北京等地開展的“營改增”試點,將很快在廣東省實行。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營改增”的實施是否能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負擔?在地方財政收入吃緊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是否有動力開展真正意義上的減稅?為此《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
《中國經營報》:有觀點認為,稅負重已取代融資難成為中小企業經營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也是目前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你怎么看?
林江:2011年全國中小企業所納稅負達4082億元,而當年全國中小企業總利潤額為4825億元。兩者相比較,幾乎中小企業一半的利潤用來繳稅。所以說中小企業稅重是事實。
一般講稅負,說的是直接納稅。2011年中國的GDP增長9.3%,但是去年中國的稅收總量(包括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增加了20%.稅收來源于經濟增長,這點也可說明企業稅負重。
《中國經營報》:現在企業反映稅負空前沉重,原因究竟在哪兒?為何今年呼聲最高?
林江:根源得追溯到1994年中國確立的分稅制。1994年中國全年財政收入是6000億元,到了2011年即去年,中國的稅收收入達10萬億元,這是爆發式的增長。
目前企業所得稅定為33%,這也是那個時代制定的。當時國家的財政收入才6000億元,國務院根據當時的情況有意稍微調高起點征收,因為那時國家稅收收入低。再者當時稅務機關的征管能力小,按照社科院財貿所的測算,在1994年的時候,中國的國地稅局的征管空間只有55%,計算機和因特網不普及,每100塊錢的稅源,稅務征管范圍最多只有55元。
17年過去了,現在稅收機關征收能力提高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稅務總局先后推出計算機工程一期、二期,等第三期結束后,廣東省內你很難有辦法偷稅避稅。
《中國經營報》:現在的稅收狀況與征繳力度怎樣?
林江:計算機征管手段大大提升了征稅能力,再加上稅務機關一般“應收盡收”。但地方政府會跟地稅局反映企業稅負重,因此地稅局征稅的時候會有一點彈性空間。
從去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國家稅務局加強了征管,因為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下跌得很厲害,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快速下降。以廣東為例,制造業方面由于歐美出口訂單下滑,這就導致增值稅下降。
《中國經營報》:地方財政收入下滑的情況下,政府怎樣給企業減負?這中間是否存在動機上的矛盾?
林江:各項財政收入在下降,其中中央的調控又直接導致地方的房產稅收入進一步減少。由于減免中小企業稅收是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只好采取其他措施,如收費——廣東某市今年下半年就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交通違規的罰款力度。
稅負重跟分稅制是有關系的。以廣東省為例,去年全國10萬億元稅收廣東省占了1/9,長沙工商稅務,約收繳了1.4萬億元的稅,但在廣東省財政廳控制范圍的資金大概只有2400億元。這2400億元中,教育、醫療、社保等大部分支出是法定的支出項目,將這些扣除,廣東省財政廳可控制的資金只剩220億元左右。
在分稅制下,希望地方政府減稅,給企業減負,但減了半天依然減不下來,因為地方政府在支出與減收雙重壓力面前是矛盾的。
《中國經營報》:“營改增”對中小企業來說有沒有利?實施“營改增”試點,存在哪些問題,有何建議?
林江:“營改增”對廣東來說充滿挑戰。從制度設計來講“營改增”是可以給企業減負的,特別是運輸行業。在現行稅制下面,一個運輸企業既要繳增值稅,又要繳營業稅,屬于重復征收。
但挑戰在什么地方?有一些行業比如理發很難有抵扣項,理發店一般為小規模,成本投入也不大,怎么算增值?另外金融服務業非常復雜。如結構性衍生產品在它沒有到期的那一天,如何給它算增值稅?法國實施增值稅,但它對部分行業免征,中國可以借鑒一下。就上海試點的情況,到8月份為止,有一些企業反映確實減低了稅負,但也有不少企業反映稅收負擔不降反升,因為營業稅才5%,但增值稅的稅率比較高,上海增加了6%和11%這兩檔。
- 上一篇:成品油消費稅或將試點價外征收
- 下一篇:財政部要求做好營改增試點信息數據上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