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稅總2015年60公告的處理探討——以香港船務公司稅收居民身份證明(TRC)為例
時間:2019-12-25 11:11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國家稅務總局2015年第60號公告《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發布后,我們收到不少在香港注冊的船務公司的咨詢,通過精細的籌劃和安排,協助部分香港船務公司成功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我們遇到的比較典型的咨詢情況,見如下案例:
例:KC(香港)船務公司是在香港注冊的公司,但只在香港的秘書公司進行日常的管理登記,實際的所有業務都是在廣東某市開展,國家稅務總局2015年第60號公告出臺后,KC公司根據公告要求去香港稅務局申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并填報一系列的表格,由于香港稅務局審核嚴格,KC公司的經營模式被拒絕認定為香港稅收居民,最終外匯資金結算被當地稅務部門要求按30%的核定利潤率繳納運費收入7.5%的所得稅。
針對以上案情我們一起來探討。
行業背景
得益于改革開放,毗鄰香港此經濟龍頭,香港回歸二十年來,國內很多船東公司、船務公司(二船東)的起步大多采用這樣的模式:在香港注冊成立船東公司、船務公司(以下統稱為船務公司),在內地實際運營、開展業務,同時根據內地和香港的兩地雙重不征稅的政策,直接免交所得稅、流轉稅。據不完全統計,此經營模式節稅約為運費收入的10%-20%不等,收益非常可觀。
政策變動
隨著國際稅收合作越來越緊密,國家稅務總局終于在2015年發布第60號公告《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規定:“非居民納稅人需享受協定待遇的,應在納稅申報時自行報送或由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申報時報送以下報告表和資料……”,要求船務公司提供一系列資料才能享受稅收協定優惠,其中包括難度最高的由香港稅務局出具的稅收居民身份證明(TAXATION RESIDENCE CERTIFICATE)。
變動影響
由于60號公告對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要求發生變動,所有在內地開展業務的香港船務公司之前的節稅運營模式紛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面臨著相應程度的風險,具體如下:
外匯結算受阻。根據外匯管理部門的要求,所有外匯資金均應提供稅務部門完稅憑證才能結算,而稅務部門根據60號公告要求船務公司提供一系列資料才能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否則應按據實申報或按核定申報的方式完稅后才能取得完稅憑證,進而結算外匯資金。
稅負成本增加。根據外匯結算要求,采取核定申報是最簡單直接申報繳稅方式,由于船務公司該行業的核定利潤率范圍為15%-30%,因此核定申報的稅負為運費收入的3.75%-7.5%。船務公司航線越多、業務越廣,意味著付出的絕對稅務成本越高。
稅收風險加大。國內稅務部門猶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發現外匯結算資金進行完稅的事項后,非常可能將順藤摸瓜,對在境內收取人民幣的業務也要求香港船務公司補稅,甚至要求對往年業務收入也進行補申報,香港船務公司甚至有可能因以上未及時申報的情況面臨較大的罰款和滯納金。
應對措施
針對政策的變動及引起的影響,應對措施無非是以下三種:一是主動適應變化,符合稅收協定待遇的范圍和要求;二是被動接受稅負成本和風險,利潤空間受損;三是重新設立一家公司。出于公司多年來建立起的信譽和感情,一般股東都不愿意放棄原公司,同時也不愿意稅負成本激增,因此絕大部分公司都視第一條措施是最適合最有效的選擇。然而在實際執行中會遇到怎么樣的困難或者風險,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簡要說一下。
例:KC(香港)船務公司是在香港注冊的公司,但只在香港的秘書公司進行日常的管理登記,實際的所有業務都是在廣東某市開展,因此2015年60號公告出臺后,KC公司根據公告要求去香港稅務局申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并填報一系列的表格,由于香港稅務局審核嚴格,KC公司的經營模式被拒絕認定為香港稅收居民,最終外匯資金結算被當地稅務部門要求按30%的核定利潤率繳納運費7.5%的所得稅。
被拒絕原因分析
香港稅務局審核KC公司是否符合認定為香港稅收居民,主要結合但不僅限于以下方面進行審核:
公司的董事、員工情況;
公司的辦公室、固定資產情況;
公司的業務開展情況;
公司的決策、戰略情況;
公司的財務情況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次不成功的申請歷史將作為痕跡記錄在案(black record),對以后重新申請將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