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壟斷與經濟壟斷
時間:2019-08-30 10:25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行政壟斷與經濟壟斷
所謂行政壟斷是指,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后,國家干預經濟理論的興起,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計劃經濟。一些國家對某些相關市場的進入實行特許制度,而大批企業則被排斥在該市場之外,在市場內的企業,則因行政特許的原因,而取得了該市場的壟斷地位。我國自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2004年貫徹《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來,在減少行政壟斷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所謂經濟壟斷,則是企業基于非行政特許的因素,而取的壟斷地位的現象。
壟斷狀態從褒貶角度分析,長沙公司注銷,屬于中性詞。壟斷對社會的積極方面,表現于她能產生規模經濟效應,能快速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壟斷對社會的消極方面,則表現在她能破壞價值規律,通過控制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惡意造成商品的供不應求,從而提高商品的價格,迫使消費者以壟斷價格購買其商品,以達到斂取消費者合法財產的目的,侵犯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由于壟斷狀態的中性特征,如何保持壟斷的積極一面,遏制壟斷的消極一面,便成為各國反壟斷法研究的核心問題。
縱觀各國反壟斷法,都反映了這樣一個立法主旨,反壟斷不是單純的反壟斷狀態,而是反濫用壟斷力量,即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我國《反壟斷法》也不例外。根據我國《反壟斷法》,其要制裁的壟斷行為包括四個方面1、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2、就單獨企業而言,其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但同一市場中相互競爭的企業,通過協議實施與具有濫用支配地位相似的行為;3、企業間通過兼并,取得市場支配地位,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4、具有行政職能的企、事業單位,利用享有的行政職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由此可見,通過貫徹執行反壟斷法,將使壟斷的積極一面得到弘揚,而對壟斷的消極一面予以遏制,從而使我國的市場經濟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
行政壟斷與經濟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