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會財稅熱點全解讀:減稅降費,向增長和征管要空間(已解決)
時間:2020-09-26 13:00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宣布了近兩萬億元的“減稅降費”大單,力度可謂前所未有。 這力度大到什么程度呢? 不著急,我們從五大方面一一解讀。
一、增值稅降稅率
增值稅的改革舉措包括三點:
第一,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第二,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
第三,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應該說,制造業稅率3個百分點的降低力度不小,甚至超出了很多專家的預期,這可能帶來接近6000億的減稅,體現了目前政府扶持制造業,助力實體經濟的決心。但適用16%的行業不止制造業,還有批發零售業,于是有人提出疑問,批發零售業的稅率是不是也降低為13%?理由很簡單,增值稅稅率改革的方向是簡化稅率結構,把目前的三檔稅率(不考慮出口環節的零稅率)簡并為兩檔,2017年的13%并為11%是第一步,2018年的17%和11%分別降到16%和10%是第二步,今年是第三步。如果批發零售業不降低,保持16%的稅率,那就形成16%、13%、9%和6%的四檔稅率結構,與改革取向背道而馳。同理,適用房地產業的10%也要降為9%。
由于增值稅是鏈條稅,降低了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稅率,而保持了適用于各類服務業的6%不變,會導致服務業因進項稅額降低而稅負增加,所以總理提到要通過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需要提醒的是,合同簽訂方式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增值稅減稅收益在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分配。比如,老王賣貨給老張,現行稅率16%,合同約定含稅價116萬元,老張支付116萬元,但稅率降低為13%,老王只需要確認銷項稅額116*13%/(1+13%)=13.35萬元,少于原來16萬元的銷項稅額。而如果合同約定不含稅價100萬元,按照現行稅率,老張支付116萬元,降低稅率后,只需要支付113萬元。
二、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的舉措包括三點:
第一,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第二,穩定現行征繳方式,各地在征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
第三,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去年社保劃歸稅務局征收的消息一出,企業界一片哀嚎,尤其是小微企業紛紛表示如果嚴格征收,馬上死給你看。克強總理先后在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和達沃斯論壇上表態,要顯著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社保負擔總體不增。從全國范圍來看,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大多為20%,此次降低到16%,應該說看到了政府降低企業社保負擔的決心。當然,進一步降低的空間依然有,比如廣東養老保險企業繳費費率13%~14%,杭州14%,廈門更優秀,12%。而且廣東還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最多的省份,其“寬費基、低費率”的模式值得借鑒推廣。降低社保負擔除了通過降費率,還有一條路,降低繳費基數的下限。一直以來,絕大多數地區繳費基數下限都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但長沙用的是最低工資,這就為企業減輕了負擔。
降費率對于過去相對規范繳納社保的企業自然是大利好,但對于那些逃社保成習慣的企業而言,再低的費率都像是“新增負擔”。于是總理要求穩定現行征繳方式,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說白了,改革過渡期還得“濤聲依舊”,放水養魚,小微企業該咋咋地。但要注意,這種“穩定”和“寬容”明確是針對“小微企業”的,大企業還是要依法繳費多做貢獻。
降低社保繳費的同時,還要確保職工享受的社保待遇不能降低,抓手有兩個:第一,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由社保富裕地區向社保匱乏地區進行間接轉移支付——“借”富濟貧,讓上北深的年輕人好好繳費養活東北素未謀面的二大爺。第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因為當前社保的壓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過去很多國企并未為員工繳納社保,而這部分錢成為了國有資本。
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減稅降費
除了以上兩大方面,2019年的減稅降費,要堅持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并舉,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1.讓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
“小微企業”是今年報告的“高頻詞”。在“就業優先”的要求下,小微企業作為解決就業的主力軍,為小微企業大力度減稅是應有之義。這些減稅措施包括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加力擴圍,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提高等多個方面。
2.落實新個稅法,使符合減稅政策的約8000萬納稅人應享盡享
新個稅法的成效要到明年6月底檢驗,但是這個符合減稅政策的約8000萬納稅人數據倒是蠻有意思,中國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像一場大型長期公開競猜活動。
3.西部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到期后繼續執行
為支持西部地區發展,之前出臺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對設在西部地區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新增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4.對招用農村貧困人口、城鎮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各類企業,三年內給予定額稅費減免
“就業優先”的具體體現,通過稅收政策,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
5.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
支持養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長沙工商代辦,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
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調了三方面內容:
第一,加大預算公開改革力度。
第二,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第三,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自新《預算法》頒布實施以來,預算公開的改革力度年年加碼,且有成效。而央地關系的重構從過去的“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到現在的“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幾年間進展緩慢,是財稅體制改革的“硬骨頭”,其難點之一正在于第三方面地方稅體系的健全依然在路上,而地方稅體系的完善,勢必要通過房地產稅立法。
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提出“房地產稅立法”,到去年“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再到今年“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穩妥”到“穩步”,似乎傳遞了一種信號:推不推已經不需討論,重點在于步驟和時機。連續四年止步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備審議立法項目日程的房地產稅立法,事實上方案早已基本定型,剩下的就是等風來。當然,從立法到開征還需要經歷征求意見-審議通過-給社會一定的適應期(比如2年時間賣賣房子)等過程,而且由于房地產稅的地方稅特點,不同城市的推開時間也會略有差異,在減稅降費的總基調下,急不得,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