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明:咱家收稅和別人家收稅(已解決)
時間:2020-10-31 03:00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嘴上說給,手里去拿……
投資類合伙企業(yè)的自然人合伙人,將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或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必須按照個體工商戶的標準征收累進稅,導致稅率將由20%提高到35%,且之前收益將被追繳收稅的消息炸了整個創(chuàng)投圈,人聲鼎沸、哀鴻一片。
說法很多,又說違反契約精神的,有說項目結束追不回來的、有說所有項目應該合并征稅的、有說創(chuàng)投機構賦稅過高的……
總之,很熱鬧。
在我看來,問題的核心不在于稅率高低,而是在于投資收益相關稅收應該如何定性、歸于哪個項目、征稅規(guī)則如何統(tǒng)一制定等問題。
創(chuàng)投收入屬于資本利得范疇。
實際上,長沙公司注銷,今年年初已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資本利得開始征收增值稅,包括利息收入和資本利得等統(tǒng)統(tǒng)納入征稅范圍。
利息好理解,那么什么叫資本利得呢?簡單說就是買入資產和賣出資產之間的差價。
按照稅務規(guī)定,就單一產品而言,凈值多出來的部分就需要交3%的增值稅,而且無論是持有還是已經賣出。
按理說不太高,但問題不在于此,關鍵在于該項稅收依據的法理是什么,或者說它的征稅原理是什么。
對于資本利得,國際上有資本利得稅這樣一個單獨的稅種,但是中國沒有,因此利用現有稅種簡單地把它計算成增值稅和所得稅。
在計算的時候,只要買入的資產高于期初價格就要征稅。
那么問題就來了,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正常情況下同一個體應該會同時投資多個項目,投資周期也不一樣,多數會比較長。
對于創(chuàng)投來說:
假設某投資者有10筆投資,以平均數量投向10個項目,假設其中只有一個賺了百分之百,其他9筆都賠了50%,那么整體計算最終結果非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35%。
那么此時稅收如何計算呢?
他只會計算你賺錢的這一筆,百分之百的盈利按35%征稅,占整體投資金額的3.5%。
那么那些賠錢的部分怎么辦?他當然不征稅,但是他也不管。
這樣一來投資者的虧損就變成了38.5%。
對于證券投資基金來說:
最近投資者都在抱怨股指十年了沒漲,十年前是2600多點,到現在又是2600多點。
假設一個投資者在十年前投資了一個私募的證券投資基金,十年以后這個基金凈值只漲了3%,那這3%會被增值稅收走,也就是說你在這十年時間里不但是忍受了市場波動的煎熬、損失了應得的利息收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付出了高昂的機會成本……你好不容易賺的3%還被收稅收走了……
如果在此期間投資者投的其他證券投資基金大幅虧損怎么辦?稅務局是不考慮的,虧就虧了。
那么相同的事情在美國是什么情況呢?它的稅制很完善。
美國有一個稅種叫資本利得稅,這個稅種是以所得稅的框架為基礎,每一個投資者個體的全部投資作為稅收基數,無論房產、股票、債權、基金、黃金、收藏品……,都通通納入進去一并考慮。
最終的稅收按照投資者所有投資收益軋差的結果來去計算。
這樣一來,對于有賺有賠的情況就可以統(tǒng)一處理,最終按照實際收益部分進行征稅,目前稅率大約20%左右。
一些具體處理的細節(jié)和避稅手段就不講了,舉個例子:
假設你在一個稅務年度或計稅周期里未盈利而是發(fā)生了虧損,那么你可以把虧損的這部分去申報抵扣你的個人所得稅,也就是將個人所得稅應繳金額減去虧損金額將是你的最后個稅金額。
抵扣部分每年會有一個額度上限,打比方價是3000美金,如果你今年投資虧了1萬美金,那么就可以向稅務部門申請3000美金的個稅抵扣。
那么剩下的7000美金怎么辦呢?不用擔心,你可以把它滾動到下一個稅務年度,也就是明年計算你的資產凈值時,會將這7000美金從你的投資收益里減掉,然后再去計算你是賺了還是賠了。
對于企業(yè)而言,還有另外一些重要條款,比如企業(yè)今年我投資賠了,可以把這一部分去抵消上一年的投資收益,這樣的話企業(yè)就可以獲得退稅補償。
……
估計中國的投資者看到這里會羨慕的哇哇大哭吧!
美國的稅制不但考慮投資者賺錢情況下的稅收,同時也考慮賠錢狀態(tài)下的稅收,從你身上拿走的和給你都是有依據的,可以說是非常人性的。
這種稅收安排主要是基于納稅人的利益考慮,而并非基于征稅人的利益而考慮,從這種角度來看,它是一個“善稅”,為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
對于稅收安排,如果只是基于征稅人的利益考慮,而不去考慮納稅人的利益,甚至侵害納稅人的利益,那它一定是個“惡稅”。
在中國當前的稅制之下,由于資本利得稅的缺位,而替代稅制又無法覆蓋所有應考慮的情況,無法合理征收應該征收的稅費、無法有效保護大多數投資者的利益,勢必造成極不合理、極不平等的現象。
在國際上還有其他針對資本利得的安排,比如在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新加坡、瑞士等就沒有資本利得稅,投資者無論買賣基金、證券、不動產、貴金屬,資本利得是零稅率,因此這些地方作為金融自由港有很大優(yōu)勢。
所以,有很多輿論認為高稅率會把資本及企業(yè)家向海外推,我覺得這一推論是站得住腳的。
稅收的目的應該更加以劫富濟貧和轉移支付為根本,而不是把所有資源都涸澤而漁、殺雞取卵,把他能拿到全拿來。
稅收安排應真正為每一個公民、每一個企業(yè)考慮,設身處地保護他們的利益。
非常令人尷尬的是,就在我們盤算著加征資本利得相關稅收的同時----昨天晚上----美國唐納德.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將美國資本利得與通貨膨脹掛鉤,以達到為投資者減的目的。
簡單來說,由于一個投資周期相對比較長,這個過程中實際通貨膨脹是在上升的,因此最終投資者所得應該減去通貨膨脹因素才是實際所得。
打個比方,我們投資兩年賺到10%,但是每年通貨膨脹是5%,按照復利,投資收益無法覆蓋通脹,是負收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美國設想,就不去征稅,反而有可能會退稅。這一方案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提出來的,他說人們不應該去為這虛幻的收入而被征稅,經過通脹調整的資本利得稅收安排會刺激就業(yè)和經濟的增長。
盡管該方案還在討論過程中,最終還需要國會通過,但至少美國政府已經在考慮這個事情,加上年初為企業(yè)大幅減稅并考慮進一步降稅,說明美國政府確實在為美國恢復經濟、增加美國人收入、吸引資本投向美國而努力著。
我國著名企業(yè)家曹德旺說特朗普是一個偉大的總統(tǒng),因為他為美國的企業(yè)減稅……
當前我國財政、稅收確實面臨很多壓力,前一段時間央行和財政部的隔空互懟就很說明問題。
國務院常務委員會非常明確的指出,未來財政政策要更加的積極。
怎么積極呢?除了確保地方債發(fā)行、搞一些必要的基建外,最重要的應該是對企業(yè)、個人減稅,降費。
現實是……
今天也有另一則新消息,財政部把個稅起征點從之前的3500提升到了5000塊錢一個月,不知道大家是否應該為此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熱烈慶祝一下。
對于未來中國財政更加積極,個人有幾個建議:
首先我們應該堅決執(zhí)行中央和國務院常務委員會的精神,真真正正的去為中小企業(yè)減輕負擔,真真正正的為居民個人減輕負擔,加大在民生方面的投入,以激發(fā)投資和消費。
眾所周知,目前地方財政、中央財政都存在一些困難,尤其是地方債務沉重,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更多的財政支出或者是更少的財政收入,那么就有可能成更多的財政赤字,甚至會增加更多的政府債務。
解決的方法非就是開源節(jié)流
第一個是擴大稅基,對于中小企業(yè)和個人而言稅基已經相當大了,拓展空間極為有限。拓展稅基有兩個路徑----
一是通過央企和國企的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加強,因為他們占據著壟斷資源和低成本,獲取了比較豐厚的利潤。
二是房地產稅,說了很多年了,應該沖破壁壘和利益障礙,盡快推行,落實中央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指示。
其三還可以通過政府處置自己的資產來實現,首先就是固定資產,各省市區(qū)縣鄉(xiāng)各級政府的政府辦公大樓、會議中心等等樓堂館所,趁著地價貴、樓價貴可以趕緊賣掉或出租,以增加財政收入;另外就是各級政府在地方國有企業(yè)里的股份可以進行轉讓,吸引民間投資進入,既符合中央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又能換回現金緩解債務壓力,同時在財政上提升空間。
節(jié)流就更容易,壓縮部門、精簡機構、裁減冗員、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這樣不就減少行政開支了嗎?節(jié)省下來的錢不就可以用于民生了嗎?
方法都知道、道理很簡單,當然誰都清楚做起來很不簡單。
中國正處于關鍵時期,無論內部調結構、去杠桿、防風險還是貿易、政治壓力,都需要上下一致、全民同心、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