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加速擴圍的利好與隱憂
時間:2019-09-26 14:07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時隔僅9個月,7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做出重大決定:8月1日起至年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和廈門、深圳10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明年,繼續擴大試點地區,并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范圍試點。
作為一項重大的稅制改革措施,“營改增”長期以來一直頗受學界和政府部門關注,這一方面與增值稅在全國稅收收入格局中的高比重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中央對增值稅的倚重有關。此外,地方對營業稅收入的高度依賴性也使“營改增”無形中面臨一定阻力。
以中國改革的基本邏輯而論,“營改增”試點在上海推行僅7個月,試點地區即由上海一地迅速擴張至10個省(市),動作幅度不可謂不大。改革推進的速度,也已超出多數民眾及市場的預期。一些專家認為,此次試點區域大幅擴圍,究其根源,或與上海試點工作取得較明顯成效有重大關系。
財稅部門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試點企業整體稅負下降明顯。截至6月15日申報期結束,上海共有13.5萬戶企業經確認后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其中,稅負下降的占近9成,約有12萬戶。小規模納稅人申報繳納應稅服務增值稅累計7.2億元,與原先繳納營業稅相比,稅負減輕4.9億元,降幅約為40%;一般納稅人申報繳納應稅服務增值稅累計77.3億元,也比按計征營業稅稅額減少4.24億元。從中不難看出,試點行業“營改增”,小規模納稅人的受益程度更為明顯。
試點效果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或許并不太為公眾所關注,也就是產業鏈的減負問題。“營改增”后,多數試點企業稅負有所減輕,相關產業鏈下游制造業也因為獲得增值稅抵扣而降低了總體稅負。不少企業將此部分稅收收益轉而投入強化應稅服務項目,從而促成較為良性發展的循環。故較之于直接的稅收減負,“營改增”對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的意義更為重大。
但是,也應當看到,“營改增”在上海順利推進,有其財稅體制不同于其他一些地區的獨特因素,也有稅收優惠措施所形成的“洼地”效應。假如試點未能在其相鄰地區乃至更大范圍及時鋪開,那么,上海一地的試點成效無疑仍將只是鎖定于地區效應而無法準確反映“營改增”的行業效應。事實上,上海試點中,一些企業不斷遭遇抵扣難題,一個重要原因即在于試點僅僅是在上海一地展開。由于試點和非試點地區、試點和非試點行業企業適用稅制不同,客觀上造成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斷裂。假如試點工作沒有其他地區適時加入“營改增”的行業稅負減輕效應很難準確、及時、充分顯現出來。可以判定,與上海鄰近的區域江蘇、浙江、安徽乃至福建首先被納入“營改增”擴圍區域,部分原因也是考慮到了這一機理的作用。
試點加速擴圍前景喜中有憂
此次試點加速擴圍,一個顯而易見的喜訊是,更多地區的更多試點企業將被納入稅收優惠的相關框架之中。在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震蕩的形勢下,相對于企業經營成本而言,稅負減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隨著試點措施逐步鋪向全國,稅收優惠措施所可能產生的地區經濟效益間的落差終將逐步消失。
如果稍加留心,可以發現一個極為明顯而有趣的特征。那就是,此次試點加速擴圍,僅僅是在試點區域范圍上的快速擴張,所涉及的行業企業并無變動。從地域上看,新納入的10個試點省(市)除安徽、湖北外,其余均地處東部發達地區。這預示著,“營改增”加速擴圍后,對全國稅收收入減少所可能造成的潛在沖擊已經被設定在了一個可控的區間之內。
另外,受制于中國現行的稅制體系,增值稅近期仍將是稅收收入來源中的第一“大塊頭”,任何對增值稅可能產生重要影響的變動因素,都不可能不被關注。也正因此,選擇在新鋪開的10個省(市)試點,可以說絕不僅僅是一種巧合。沿此思路,或許也可以推知,盡管不少地區對申請試點都躍躍欲試,除非受到較強烈的非經濟因素的沖擊,決策部門對明年將擇機擴大試點的地區或行業,顯然不會采取一種不加限制的放任擴圍和隨意確定的方式。這與中國推進經濟改革的“漸進式”邏輯在總體上是吻合的。
宏觀經濟形勢約束下的戰略抉擇
如果我們放寬改革視野,此次“營改增”加速擴圍,也可以解讀出另外一種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