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擴圍結構性減稅期待快馬加鞭
時間:2019-09-05 16:04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10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座談會時強調,根據國家和地方財力可能,逐步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擴大到全國。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8個省、直轄市及寧波、廈門、深圳3個計劃單列市。專家認為,營改增擴圍,結構性減稅也應加快。
“營改增”試點明年將有望繼續擴大,并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范圍試點。一方面隨著各試點的開展,形成“稅收洼地”效應,可能影響周邊未試點地區經濟,其他地區因而竭力爭取,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或對結構性減稅改革形成倒逼。兩個方面因素促使此輪營改增試點時間短、擴圍幅度大,并形成改革加速的預期。
“營改增”的積極效應
首先,精簡現有稅制結構。營業稅有兩大弊病:一是由于對交易額征稅,營業稅直接抑制市場交易規模,一定程度抑制市場活力;二是營業稅增加服務業的稅負,存在重復征稅。服務業企業除了要繳納營業稅,還和制造業企業一樣,要對其利潤繳納25%的公司所得稅,還牽涉到個人所得稅。增值稅最先起源于法國,是一個較新稅種,但發展速度很快。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不到10個,至今已超過150個。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對政府來說,增值稅具有很好的籌集財政收入的能力(尤其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各國財政面臨困境的情況下);第二,相對其他類型的流轉稅,增值稅具有更好的經濟中性特征。因此,從制度上解決營業稅制下“道道征收,全額征稅”的重復征稅問題,實現增值稅稅制下的“環環征收、層層抵扣”,稅制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國際慣例。
其次,踐行結構性減稅政策。2012年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實施要點包括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通過開展好營改增試點,必定會調整優化我國現有稅收收入結構,帶來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盤活經濟發展。穩步擴大試點范圍,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輪結構性減稅在實施中只規定了項目而沒有規定減稅總額目標,即從手段上著眼而不是從效果上著眼,這一點同其他成熟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減稅做法有所不同。當然,營改增畢竟只是處于試點改革階段,減稅效果尚不能定論,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的稅收影響也有異同。
還有,觸及分稅制改革命題。從稅種來看,營改增牽涉到營業稅和增值稅,在目前分稅制下,營業稅依然是地方政府第一大稅種,中央財政拿走增值稅收入的75%,使增值稅成為中央政府第一大稅種。營改增后必定導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益分配格局的調整,地方財政較多承擔了營改增的稅收減少(如在倒算賬之后,上海市實際上還承擔每年幾十億元的營業稅減少),盡管已有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各級財政利益前后穩定。實踐表明,營改增試點作為具有標本意義的結構性減稅措施,是對實施18年之久分稅制的一次劇烈觸碰。
減稅效果有幾何
營改增的減稅效果可以說是憂喜參半。從行業來說,此次稅改增對租賃行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顯示出重大利好。由于改革尚未全面推開,企業的進項稅額抵扣不充分等因素,導致一部分涉足企業由營改增帶來的減稅效果“太過溫柔”。還有部分行業的稅負不減反增,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交通運輸業。對此,上海制定了過渡性的財政扶持政策,專門設立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財政專項資金”,對稅收負擔增加的企業給予財政扶持。
我國經濟發展既需要“頂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業,也需要“鋪天蓋地”的富有增長活力的中小企業。從企業層面來說,來自試點企業以及財稅部門的信息表明,試點的各項政策措施運行情況總體良好,大部分一般納稅人稅負略有下降,促進產業發展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其中7成為小納稅戶,這些小規模納稅人大多由原實行5%的營業稅稅率降為適用3%的增值稅征收率,且以不含稅銷售額為計稅依據,稅負下降超過40%;試點的一般納稅人中,85%的研發技術和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業、75%的信息技術和鑒證咨詢服務業、70%的文化創意服務業稅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