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意見稿》與終稿變更比較及研讀
時間:2019-09-06 19:09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意見稿》與終稿變更比較及研讀
--by公眾號:稅事雜談 ,歡迎交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年版) 微信:maimai316778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制定本條例。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制定本條例。 知乎ID:麥托什
第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所稱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所稱從中國境內和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別是指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和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 第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所稱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所稱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別是指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和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 刪除居住時間等于停留時間,留待其他規定明確,臨時離境是否減除標準。
在中國境內居住的時間按照在中國境內停留的時間計算。
第三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均為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 第三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均為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 1、刪除經營活動所得專屬,
2、簡化動產、其他財產表述,
3、刪除稿酬、偶然所得專屬。基本回歸與老個稅條例一致表述
(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在中國境內開展經營活動而取得與經營活動相關的所得; (二)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許可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許可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轉讓中國境內的不動產等財產或者在中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五)轉讓中國境內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所得;轉讓對中國境內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投資形成的權益性資產取得的所得;在中國境內轉讓動產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五)從中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居民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六)由中國境內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居民個人支付或負擔的稿酬所得、偶然所得;
(七)從中國境內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居民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第四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居民個人,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五年的,或滿五年但其間有單次離境超過30天情形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可以只就由中國境內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居民個人支付的部分繳納個人所得稅;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的年度連續滿五年的納稅人,且在五年內未發生單次離境超過30天情形的,從第六年起,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四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六年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來源于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其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的連續年限重新起算。 1、刪除居民,
2、5年改為6年,表述更加科學,
3、一次離境30天表述更清晰,其他不免稅即為征稅。
第五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在中國境內連續或者累計居住不超過90天的個人,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該雇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五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超過90天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該雇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刪除新聞、廣播,但有其他勞務所得兜底。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是指: (五)經營所得,是指:
1.個人通過在中國境內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個體工商戶作為商自然人,屬性相對其他企業單獨表述。
2.個人依法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承包、承租、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增加企事業單位表述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性質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刪除性質的,減小范圍,回歸老條例表述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刪除土地使用權,不動產可以概括之。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主管稅務機關改為總局,便于政策統一,防止各地亂來
第七條 對股票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施行。 第七條 對股票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財稅部門去掉,人大備案,權利上移。
第八條 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第八條 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第九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國債利息,是指個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稱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準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取得的利息。 第九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國債利息,是指個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稱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準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取得的利息。
第十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第十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第十一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四項所稱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困難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稱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第十一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四項所稱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稱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第十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所稱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規定免稅的所得。 第十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所稱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規定免稅的所得。
第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第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第十四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次數判斷標準,由后面平移過來,順序調整,無實質變更。
(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第十四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成本、費用,是指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第十五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簡化表述,刪除個體、個獨等定語
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準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重大實質性變更,6萬不得重復減除。經營所得也可減除其他等扣除。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準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
第十五條 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以及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以其每一納稅年度來源于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所得,減除費用六萬元、專項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合并至上條,明確表述不得重復減除限制
第十六條 個人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財產用于捐贈、償債、贊助、投資等用途的,應當視同轉讓財產并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刪除視同銷售條款,太過超前,因自然人并不以盈利為目的,商業邏輯難以判斷,即便保留也難以落實
第十七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財產原值,按照下列方法計算: 第十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財產原值,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一)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二)不動產,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二)建筑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表述更加準確,
(三)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三)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不動產包括建筑物和土地
(四)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四)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其他財產,參照前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 其他財產,參照前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
納稅人未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財產原值。 納稅人未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財產原值。 表述更加準確,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所稱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稅費。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所稱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稅費。
第十八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遷移至前面,順序調整
(一)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四)非居民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第十九條 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計算納稅。 第十七條 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計算納稅。
第二十條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個人共同取得同一項目收入的,應當對每個人取得的收入分別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減除費用后計算納稅。 第十八條 兩個以上的個人共同取得同一項目收入的,應當對每個人取得的收入分別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計算納稅。 刪除減除費用后,更簡練
第二十一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三款所稱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所稱應納稅所得額,是指計算扣除捐贈額之前的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九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三款所稱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所稱應納稅所得額,是指計算扣除捐贈額之前的應納稅所得額。 社會團體改為公益組織
第二十二條 居民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綜合所得或者經營所得,應當分別合并計算應納稅額;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第二十條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綜合所得、經營所得,應當分別合并計算應納稅額;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及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在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刪除境外虧損抵減境內要求,或降低層級表述
第二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條所稱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是指居民個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該所得來源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繳納并且實際已經繳納的所得稅稅額;所稱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是居民個人境外所得已繳境外個人所得稅的抵免限額。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來源于一國(地區)抵免限額為來源于該國的綜合所得抵免限額、經營所得抵免限額、其他所得項目抵免限額之和,其中: 第二十一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條所稱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是指居民個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該所得來源國家(地區)的法律應當繳納并且實際已經繳納的所得稅稅額。
(一)來源于一國(地區)綜合所得的抵免限額=中國境內、境外綜合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計算的綜合所得應納稅總額×來源于該國(地區)的綜合所得收入額÷中國境內、境外綜合所得收入總額; 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條所稱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是居民個人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綜合所得、經營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所得稅稅額的限額(以下簡稱抵免限額)。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來源于中國境外一個國家(地區)的綜合所得抵免限額、經營所得抵免限額以及其他所得抵免限額之和,為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 分國不分項。刪除抵免限額計算方法,下一步以部門規章明確?
(二)來源于一國(地區)經營所得抵免限額=中國境內、境外經營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計算的經營所得應納稅總額×來源于該國(地區)的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境內、境外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 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外一個國家(地區)實際已經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低于依照前款規定計算出的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應當在中國繳納差額部分的稅款;超過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其超過部分不得在本納稅年度的應納稅額中抵免,但是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余額中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三)來源于一國(地區)的其他所得項目抵免限額,為來源于該國(地區)的其他所得項目依照個人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外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實際已經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低于依照前款規定計算出的該國家或者地區抵免限額的,應當在中國繳納差額部分的稅款;超過該國家或者地區抵免限額的,其超過部分不得在本納稅年度的應納稅額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的該國家或者地區抵免限額的余額中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二十四條 居民個人申請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當提供境外稅務機關出具的稅款所屬年度的有關納稅憑證。 第二十二條 居民個人申請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當提供境外稅務機關出具的稅款所屬年度的有關納稅憑證。
第二十五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關聯方,是指與個人有下列關聯關系之一的個人、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刪除關聯方定義,從法律角度講此問題必須明確,故下一步會以部門規章形式有財稅部門再次頒布。
(一)夫妻、直系血親、兄弟姐妹,以及其他撫養、贍養、扶養關系;
(二)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的直接或者間接控制關系;
(三)其他經濟利益關系。
個人之間有前款第一項關聯關系的,其中一方個人與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存在前款第二項和第三項關聯關系的,另一方個人與該企業或者其他組織構成關聯方。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獨立交易原則,是指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價格和營業常規進行業務往來遵循的原則。
第二十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控制,是指: 刪除反避稅相關名詞定義,從法律角度講此問題必須明確,故下一步會以部門規章形式有財稅部門再次頒布。
(一)居民個人、居民企業直接或者間接單一持有外國企業10%以上有表決權股份,且由其共同持有該外國企業50%以上股份;
(二)居民個人、居民企業持股比例未達到第一項規定的標準,但在股份、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對該外國企業構成實質控制。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實際稅負明顯偏低,是指實際稅負低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稅率的50%。
居民個人或者居民企業能夠提供資料證明其控制的企業滿足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條件的,可免予納稅調整。
第二十七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刪除合理商業目的解釋
第二十八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利息,應當按照稅款所屬納稅年度最后一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加5個百分點計算,自稅款納稅申報期滿次日起至補繳稅款期限屆滿之日止按日加收。納稅人在補繳稅款期限屆滿前補繳稅款的,加收利息至補繳稅款之日。 第二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利息,應當按照稅款所屬納稅申報期最后一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與補稅期間同期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自稅款納稅申報期滿次日起至補繳稅款期限屆滿之日止按日加收。納稅人在補繳稅款期限屆滿前補繳稅款的,利息加收至補繳稅款之日。 1、年度最后一日改為申報期最后一次。2、納稅調整利息,長沙公司注冊,刪除加5%計算,納稅調整不再體現懲罰性質,限制公權。
個人如實向稅務機關提供有關資料,配合稅務機關補征稅款的,利息可以按照前款規定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計算。 刪除配合條款
第二十九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的納稅調整具體方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刪除具體調整方法制定授權,下一步如何落實???國發??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應稅款項時,應當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預扣或代扣稅款,按時繳庫,并專項記載備查。 第二十四條 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應稅款項時,應當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預扣或者代扣稅款,按時繳庫,并專項記載備查。
前款所稱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匯撥支付、轉賬支付和以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前款所稱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匯撥支付、轉賬支付和以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第三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包括下列情形: 第二十五條 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情形包括:
(一)在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去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六萬元; (一)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六改6
(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去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六萬元; (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六改6
(三)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的。 (三)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
納稅人需要退稅的,應當辦理匯算清繳,申報退稅。申報退稅應當提供本人在中國境內開設的銀行賬戶。 (四)納稅人申請退稅。 增加退稅選項,更合理
匯算清繳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納稅人申請退稅,應當提供其在中國境內開設的銀行賬戶,并在匯算清繳地就地辦理稅款退庫。 明確退稅地點,避免各地出于財政利益相互扯皮
匯算清繳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一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十條第二款所稱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稅款的次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支付所得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及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第二十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十條第二款所稱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和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第三十五條 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的地點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的地點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六條 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時,可以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有關信息,由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同時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并由扣繳義務人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對同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納稅人只能選擇從其中一處扣除。 第二十八條 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時,可以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有關信息,由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減除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同時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并由扣繳義務人減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對同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只能選擇從一處取得的所得中減除。 扣除改減除
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匯算清繳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有關信息,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匯算清繳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有關信息,減除專項附加扣除。
第三十九條 納稅人可以委托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辦理匯算清繳。 第二十九條 納稅人可以委托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辦理匯算清繳。
第四十條 納稅人發現扣繳義務人提供或者扣繳申報的個人信息、所得、扣繳稅款等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有權要求扣繳義務人修改。扣繳義務人拒絕修改的,納稅人可以報告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計算辦理扣繳申報,不得擅自更改納稅人提供的信息。 降低扣繳義務人權力,降低矛盾風險,同時也降低扣繳風險。
扣繳義務人發現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可以要求納稅人修改,納稅人拒絕修改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報告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納稅人發現扣繳義務人提供或者扣繳申報的個人信息、所得、扣繳稅款等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有權要求扣繳義務人修改。扣繳義務人拒絕修改的,納稅人應當報告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保存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的資料。稅務機關可以對納稅人提供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抽查,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提供虛假信息的,應當責令改正并通知扣繳義務人;情節嚴重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理,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并實施聯合懲戒。 由后面平移過來,無改變
第四十三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可以不予辦理退稅: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申請退稅時提供的匯算清繳信息有錯誤的,稅務機關應當告知其更正;納稅人更正的,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辦理退稅。 管理方式更加合理,
(一)納稅申報或者提供的匯算清繳信息,經稅務機關核實為虛假信息,并拒不改正的; 扣繳義務人未將扣繳的稅款解繳入庫的,不影響納稅人按照規定申請退稅,稅務機關應當憑納稅人提供的有關資料辦理退稅。 責任劃分更加清晰,減少扯皮
(二)法定匯算清繳期結束后申報退稅的。 刪除不退稅選項,本來違反征管法
對不予辦理退稅的,稅務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納稅人。
納稅人申報退稅,稅務機關未收到稅款,但經稅務機關核實納稅人無過失的,稅務機關應當為納稅人辦理退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減少了核實過程,避免扯皮,增加退稅效率。
第三十二條 個人應當憑納稅人識別號實名辦稅。 第三十二條 所得為人民幣以外貨幣的,按照辦理納稅申報或者扣繳申報的上一月最后一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終了后辦理匯算清繳的,對已經按月、按季或者按次預繳稅款的人民幣以外貨幣所得,不再重新折算;對應當補繳稅款的所得部分,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最后一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32條由后面平移過來,無改變
個人首次取得應稅所得或者首次辦理納稅申報時,應當向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如實提供納稅人識別號及與納稅有關的信息。個人上述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報告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 刪除納稅人識別號相關規定,改為由59號公告單獨規范
沒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個人,應當在首次發生納稅義務時,按照稅務機關規定報送與納稅有關的信息,由稅務機關賦予其納稅人識別號。
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掌握所得信息并對所得取得過程有控制權的單位為扣繳義務人。 刪除指定扣繳,反避稅如何落地?同時對電商等網絡平臺有利。
第四十六條 稅務機關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手續費,應當按月填開收入退還書發給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人持收入退還書向指定的銀行辦理退庫手續。 第三十三條 稅務機關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手續費,應當填開退還書;扣繳義務人憑退還書,按照國庫管理有關規定辦理退庫手續。 刪除按月要求,簡化征管。同時也增加扯皮。
第四十七條 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和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式樣,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第三十四條 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和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式樣,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第三十四條 居民個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應當向稅務機關申報下列事項: 刪除注銷清稅要求,但個稅法有注銷戶籍清稅法定條款,下一步仍需部門規章明確,此問題不可回避。
(一)注銷戶籍當年的綜合所得、經營所得匯算清繳的情況;
(二)注銷戶籍當年的其他所得的完稅情況;
(三)以前年度欠稅的情況。
第三十五條 軍隊人員個人所得稅征收事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增加,有關規定。
第三十七條 暫不能確定納稅人為居民個人或者非居民個人的,應當按照非居民個人繳納稅款,年度終了確定納稅人為居民個人的,按照規定辦理匯算清繳。 刪除暫不能確定居民非居民,預計仍需以規章出現。
第三十八條 對年收入超過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數額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稅務機關不得采取定期定額、事先核定應稅所得率等方式征收個人所得稅。 刪除管理型規定,預計仍需以規章出現。
第四十一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留存與納稅有關的資料備查。 留存期限56號文明確5年,此刪除
第四十二條 稅務機關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對納稅人提供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抽查。在匯算清繳期結束前發現納稅人報送信息不實的,稅務機關責令納稅人予以糾正,并通知扣繳義務人;在當年匯算清繳期結束前再次發現上述問題的,依法對納稅人予以處罰,并根據情形納入有關信用信息系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 平移至前面,無改變
第四十四條 下列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稅務機關提供或者協助核實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 管理型內容,個稅法已經保底,無需累述。刪除
(一)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教育、衛生、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醫療保障等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相關的部門;
(二)納稅人任職或者受雇單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
(三)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有關的其他單位和個人。
前款第一項規定的部門應當按照相應的數據格式和標準與稅務機關共享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
第四十五條 所得為人民幣以外貨幣的,按照辦理納稅申報或扣繳申報的上一月最后一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終了后辦理匯算清繳的,對已經按月、按季或者按次預繳稅款的人民幣以外貨幣所得,不再重新折算;對應當補繳稅款的所得部分,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最后一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平移至前面,無改變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上一篇:專項附加扣除問題集錦
- 下一篇:2018年度起小型微利企業年度所得稅填寫表單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