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折扣真的只能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才能沖減銷售收入嗎?
時間:2019-09-16 17:36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最近有個某廠家品牌產品代理商問:
廠家在沒有上市以前給的折扣都是在下一批進貨的時候,將累計應享受折扣直接貨款中扣除。最近廠家上市了,監管部門要求正規核算,廠家要給我開具紅字專用發票,行不行?我說按照政策規定(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折扣折讓行為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1279號)規定,上述銷貨方給予購貨方相應的價格優惠或補償等折扣、折讓行為,銷貨方可按現行《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有關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開具,你在開具系統里面試一試上傳《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表》,如果系統通過了,就說明可以開具。上傳后系統通過了, 廠家憑稅務機關系統校驗通過的《信息表》開具紅字專用發票,在新系統中開具了紅字專用發票。廠家作為銷售方,用紅字專用發票來沖減銷售收入。
國稅發[1993]154號文規定:“納稅人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如果按照154號規定,上面這家廠家單獨開具紅字專用發票,就是不符合規定。
所以說,商業折扣可以分為折扣銷售與銷售折扣。只有折扣銷售方式才必須按照154號規定,而上面例子是銷售折扣,需要單獨開具紅字發票才能解決問題。現實中稅務局喜歡將買一贈一方式中銷售主貨物同時附贈的從貨物按照實物折扣,視同銷售處理。
財稅(2016)36號:“試點納稅人銷售電信服務時,附帶贈送用戶識別卡、電信終端等貨物或者電信服務的,應將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進行分別核算,按各自適用的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銷售一種電信服務附贈另外一種電信服務,需要將總價款分解成基礎電信與增值電信銷售額,分別按照各自稅率計稅。銷售電信服務附贈貨物,需要將總價款分解成電信服務銷售額與貨物銷售額,分別按照各自稅率計稅。不難看出,如果基礎電信與增值電信服務稅率一致,那這種分解銷售額就成了多此一舉的事情,其計算出來稅額與按照總價款計算出來稅額完全相等。之所以有如此規定,完全是考慮稅率不一致因素。但是無論稅率一致還是稅率不一致,計稅基礎的總價款是不變的,長沙公司注銷,就是實際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而對于貨物銷售者來說,就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舉個例子,買一贈一,買一臺電腦20000元,送一個手機500元,購買價500元。銷售方實際收取價款是20000元。
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將購進貨物無償贈送他人,視同銷售。
稅務局對貨物視同銷售是這樣計稅的:
按照手機的購買價500元計算或者有的干脆組成計稅價格500*(1+10%)等于550元。這樣,計稅總價款就是20500元或50550元,而不是20000元了。
一樣的買贈行為,為什么電信企業與其他企業有差別?在銷售者看來,無論是現場即時打折(也就是154號所說的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還是事后給予購貨方相應的價格優惠或補償,都是一種實物折扣,因為價格總歸要用實物來反映的,如果銷售方將附贈的實物標價銷售然后按照154號規定將其價款折扣,就可以不按照視同銷售處理,而是按照154號的折扣銷售規定處理了。區別在哪里?就是一個在開發票時候價款里面同時注明了折扣額,另外一個沒有開發票或沒有在發票價款里面同時注明折扣額。
現實中,零售業務,有多少銷售方給消費者開具發票呢?如果都開具了發票,那么,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一)(本期銷售情況明細)“未開具發票”又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稅務局會將未開具發票收入作為監控納稅人少申報收入的一項硬性納稅評估指標呢?也有稅務局會說,要是不這樣規定政策,那么每個銷售方都把貨物原價賣了然后說是自己打折賣了,要求抵減銷售額怎么辦?即使最沒有內控的銷售方,也會自己給自己保留原始票據的,所以,通過弄虛作假偽造業務實質的不在本討論范圍之內。
營改增后,某些省稅務局規定,金融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附贈的服務、勞務或者貨物,不做視同銷售處理。保險公司為宣傳公司產品,推廣業務,向購買方隨單贈送促銷品(如行車記錄儀、汽車用品等),作為保險公司的一種營銷模式,因購買者已經統一支付促銷品的相應對價,不視同銷售。保險公司按實際取得的保費收入,依適用稅率計算增值稅,其對應的進項稅額可以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貨物銷售的企業發生買贈,屬于視同銷售,而金融、保險、電信等壟斷企業發生的買贈就不視同銷售。政策本來就出現了差異化。
綜上,要說明的結論為:
1、商業折扣就是實物價格的補償,實物折扣也屬于商業折扣
2、商業折扣的稅務處理與會計處理應當一致
3、商業折扣可以開具紅字發票
4、商業折扣只能在同一張發票金額欄注明才能沖減銷售收入是不對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視同銷售貨物”的中“無償贈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