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增速下滑與企業稅費減免并不矛盾結構性減稅提速
時間:2019-09-26 14:04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經濟下行帶來了財政收入的增長壓力。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和稅收的增長率均有近20%的同比下滑。在素有稅收增長指標的各省市,完成指標的壓力促生了新一輪的“抓稅”行動,“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成為各地稅收部門的“緊箍咒”。
與此相悖的是,在經濟下行浪潮中艱難求生的企業,期待著更大的減稅空間,緩釋壓力,以度寒冬。
穩住財政收入增長與堅持企業稅費減免,國家正在為兩個目標尋找共同實現的可能。8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下半年要加大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進一步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認真落實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等政策措施。
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和稅收的增長率均有大幅回落,財政收入增幅回落19個百分點,達12.2%,稅收同比增長9.8%,增幅回落19.8個百分點。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分析,收入增幅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趨緩;二是價格漲幅回落;三是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
經濟增長趨緩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和稅收的增幅下滑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在現在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這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改進,是一件好事。如果財政收入仍然高速增長的話,那就不正常了。”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告訴時代周報。
不過,日前各省發布的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大部分省市的財政收入數據似乎并未受經濟形勢影響。在已公布數據的省份中,除上海、北京、浙江的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6.8%、5.3%、4.4%)低于同期GDP的增速(分別為7.2%、7.2%、7.4%),大部分省份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在20%左右,即使是經濟下滑壓力較大的東部省份,其增速也普遍高于GDP增速。如山東,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7.5%,是GDP增速9.7%的近兩倍。
事實上,在素有稅收增長指標的各省市,完成指標的壓力促生了新一輪的“抓稅”行動,“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成為各地稅收部門的“緊箍咒”,為完成半年稅收指標,很多地區展開了一輪突擊。
據記者觀察,在不少縣級乃至基層地稅部門發布的信息中,“強化稅收征管”、“實現應收盡收”、“完成半年任務目標”之類詞句頗為常見。
譬如,7月2日的《宿遷日報》報道,江蘇沭陽縣扎下鎮采取“四個一”工作措施,長沙公司注銷,確保完成全年征收任務。對運輸、物流、營業稅等開展專項檢查,嚴禁“偷、逃、抗”等涉稅違法行為,堅持“抓大不放小”,應收盡收,做到顆粒歸倉,確保按時完成財政收入任務。
河北省行唐縣地稅局則發布消息稱,該縣成立綜合治稅領導小組,下設房地產、煤炭和稅收質量3個檢查組。“每個檢查組堅持依法行政,全力以赴,狠抓工作落實,6月份房地產、煤炭檢查組清理稅款270萬元,稅收質量檢查組查補入庫149萬元。”
此外,該縣還充分發揮稽查“尖刀”和震懾作用,堅持以查促收,以查促管,做到“查深、查透、查徹底,快查、快結、快入庫”。種種努力之下,截至6月30日,行唐縣完成稅收收入8443萬元,同比增收856萬元,增長11.3%,占年計劃的53%。實現了任務過半。
彈性征稅
“財政部對財政收入和稅收實行基數管理,講究每年財政收入的目標增幅,一般跟GDP增速差不多,這就造成了定指標征稅的現狀。”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告訴時代周報。
據媒體披露,由于近10年來財政收入增幅都是2倍甚至3倍于GDP增速,強大的慣性使得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在實際執行中,將財政收入增速定在20%甚至更多。
而地方稅收指標也往往高于GDP增速。據報載,在山西,基層的稅務人員曾表示,不管當地經濟形勢如何,近年來他們每年都有10%-12%的稅收增長幅度,有時到了年底任務完不成,就會要求企業提前將明年的稅交一部分入庫。
“據我了解,有些地方甚至把稅收增幅定在20%左右。這實在太高了,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很多企業吃不消。我覺得,稅收部門對稅收指標的增幅應該有個合理的想象。”上海資深投資顧問林端方告訴時代周報。
林端方最近跑了浙江、廣東、福建三省,與眾多中小企業主交流過后,他發現,今年的征稅力度較往年更為嚴厲,“以前還有一些彈性空間,今年不少企業萎靡倒閉,對剩下的企業來說,征稅的彈性空間縮小了,"稅收沒商量"成了不少稅收部門的剛性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