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立法與改革相伴而行
時間:2019-12-11 18:18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消費稅立法與改革,應做到既體現對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適應,又能夠反映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消費稅制度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升級趨勢,在有效調節居民消費行為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理念決定功能。對整體稅制改革而言,消費稅改革意義重大。消費稅改革所堅持的理念決定其立法宗旨和改革目標,影響稅制的功能定位和結構效果。
下一步消費稅改革有三重目標:
促進稅制結構優化。特別是間接稅內部結構優化,形成一般流轉稅(增值稅)和特殊流轉稅的均衡布局,既要發揮流轉稅在籌集財政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要體現對消費行為的引導功能。與增值稅的“普遍征收”有所不同,消費稅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對居民消費行為實施有效調控,選擇部分特殊消費品課稅,讓消費行為更加理性、綠色,避免陷入“消費主義”。當然,消費稅還要順應經濟發展階段遞進和消費升級趨勢,充分保證人民群眾的正常消費不受稅制過度影響。
實現消費稅負擔的公平分布。增加高收入者、高消費者的稅收負擔,緩解乃至扭轉流轉稅制的累退性。按照“誰消費、誰負擔”的原則,讓社會資源分配更加有效、公平。充分發揮這種功能作用的基礎和前提,是讓稅價之間的傳導機制更加順暢,最優方法是在最終消費環節課征稅款,讓消費稅真正成為“消費”稅。如果考慮各種因素約束,即使征收環節放在生產或批發環節,也應通過理順稅價傳導機制,最大程度地減少傳導過程的“漏損”。
促進高質量發展。消費稅改革要充分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更好地促進地方政府正確發揮積極性。改革開放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總體呈現“短缺”特征,地方政府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位條件,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不斷進步。投資成為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的重要領域,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然而,隨著發展階段的升級變化,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再延續以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合時宜。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衍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就業質量,確保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消費的根本基礎是就業質量、數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消費成為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積極性的正確發揮應該轉變為有效培育消費增長,更加關注居民就業、收入水平和高質量公共服務,以吸引人口流入,鼓勵消費升級,更加積極培育經濟新動能、提升區域發展質量。消費稅改革,須順應這種趨勢變化,“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當前正在實施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實現了普惠性減稅的效果,在激發市場活力、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方面不斷發揮顯著作用。要看到,減稅降費不僅是一個總量政策,也需要體現結構功能,以優化總體稅制結構為目標,追求不同稅種之間的最優組合方式。
在大規模降低增值稅等流轉稅的同時,應進一步推動消費稅改革,擴大消費稅征收范圍,特別是適應產業結構和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將高檔、高耗能服務消費納入征稅范圍。適度提升煙草、酒類等產品的稅負水平。這一系列增稅措施將為助推減稅降費持續深化提供支撐。
同時,應對現行消費稅應稅消費品進行結構性改革。例如,成品油不僅是一項消費品,更是廣大市場主體必需的中間投入品,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對這類產品應著重降低稅負,發揮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功能作用;又如,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市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場所,在居住地點和工作地點距離越來越長的現實情況下,汽車已經不能簡單地定義為一種高檔消費品,而是向生活必需品轉變,有理由對小汽車稅目作出調整,及時將小排量的乘用車排除出消費稅應稅范圍。這既是對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適應,又能夠反映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今后,應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更加科學地評估消費稅立法前后產生的效應,對不同消費水平、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納稅人承擔消費稅的結構,來源于不同稅目類型的消費稅收入進行精確統計、全面掌握。通過消費稅立法的契機,使得社會公眾能夠更加全面、深入、準確地了解消費稅立法的內容及其影響,長沙代理記賬,激發各方對消費稅改革的正確認識,便于更好地推進消費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