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注銷潮,企業該如何走好“最后一程”
時間:2020-04-23 10:01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通稅導讀】
近兩年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之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無疑是雪上加霜,讓外貿、餐飲、旅游、零售等很多行業都陷入了經營困境當中,導致一批陷入財務困境、現金流枯竭或管理失控的民營企業不得不選擇“瘦身”、裁員、停產停業......
毫無疑問,新一輪全國范圍的清算潮和破產潮已經到來。
通小稅通過天眼查獲得的獨家數據顯示,2020年2月1日至3月25日期間,全國共有154413家企業申請注銷,其中山東、浙江、四川、廣東和貴州為注銷企業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相比之下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湖北省注銷企業僅為162家,但不排除隨著疫情的結束湖北數據會出現快速增長的情況。
總而言之,該怎么做好清算注銷或破產重組是很多企業今年不得不面臨的難題。那么在企業清算注銷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法律風險呢?今天通小稅就來跟大家說一說。
【風險提示】
我國《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對于公司清算注銷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如果企業股東需要關閉公司,就要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否則可能會導致股東或清算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嚴重后果。
公司清算程序的合規有效,與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外部債權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自2016至2019年,司法審判中因清算所引發的清算責任糾紛案件數量也逐年增加,企業及相關利益主體應當引起重視,如公司已事實上解散,應按照法律要求,盡快進行自行清算或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以免帶來不必要的不利后果及訟累。
【什么是清算注銷】
清算注銷主要分為兩類:自行清算或破產清算。本文主要介紹自行清算的情況。
自行清算是指:在公司資產能夠抵償債務的情況下,公司作出解散決議后自行成立清算組,制定清算方案處置公司財產并按法律規定的清償順序進行清償。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只有在確認能夠自行清償所有負債的情況下,才能選擇自行清算程序。此處的能夠清償所有負債,并不是簡單地指財務報表上資產大于負債,而是要綜合考慮非現金資產的變現償債能力,是否能對包括職工債權、稅務債權、擔保債權以及一般債權等各類債務均予以償還。
(點擊查看大圖)
【案例導入】
2月28日,一份名為《關于公司決定關閉公司啟動清算準備的通知》的百程旅行網內部文件在各社交網絡平臺流傳,通知稱北京百程國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程旅行”)因受到疫情影響,資金不能維系公司繼續運轉,股東、管理層決定關閉公司并啟動清算準備。
【案例簡析】
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影響深遠的沖擊,即使“阿里系”的背書也未能讓公司幸免被清算注銷。在感慨百程旅行落幕之余,我們也注意到百程旅行在停止經營的同時啟動了法定清算程序。公司的法定清算程序主要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之中。
成功者贏得了鮮花和掌聲,選擇急流勇退也是明智之選。在創業時注冊公司容易,但注銷公司卻是難上加難的。也許你想再次創業東山再起時,卻發現上一家未注銷公司給你帶來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清算注銷必要性分析】
企業若不及時進行清算注銷,可能面臨以下處罰:
經濟處罰:公司成立后無正當理由超過六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六個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對于不依法正常注銷的,第三年不年檢會被視為自動吊銷。
企業拉入黑名單:未在規定時間內注銷的企業會被工商部門拉進黑名單,以后該企業要去工商、稅務辦理任何事務都會比較麻煩。
企業法人拉入黑名單:被吊銷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會被工商局列入黑名單,在3年內無法使用自己的名義再注冊公司。稅務則永久被列入監控黑名單,如再注冊公司,將被稅務機關追溯補稅罰款。銀行個人信用記錄不良將保持七年,而且要被罰款;個人信用記錄不良將進入征信系統,對本人以后銀行貸款、出國等都會有所影響。
【通稅提示】
有句俗話叫做“上山容易下山難”,這也同樣適用于創業者功虧一簣、需要注銷的公司,如何了卻“前半生”迎接下半生,在荊棘和冒險中再次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