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劃撥資產的財稅處理
時間:2020-05-07 13:52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政府無償劃撥資產區分資本性劃撥和政府補助性質劃撥。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適用于《企業會計準則-政府補助》,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不適用該準則。
1、政府以資本性劃撥資產。《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9號)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將國有資產明確以股權投資方式投入企業,企業應作為國家資本金(包括資本公積)處理。
該項資產如為非貨幣性資產,應按政府確定的接收價值確定計稅基礎。
舉例:某國投公司接受政府劃撥房產,按照政府文件規定,是作為國家資本金投入的,國投公司應確認為接受投資,國投公司房屋和土地的入賬價值,應當是政府所明確的資產價值。
國投公司接受房產會計處理為:
借:固定資產(房屋)
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
或全額計入“資本公積”
在企業所得稅上,企業接受政府以資本金形式投資的資產的計稅基礎按政府確定的接收價值確定。
由于接受方是屬于接受政府的資本性投入,因此不會涉及資產劃撥確認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的問題。
2、政府補助性質的行政劃撥。29號公告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將國有資產無償劃入企業,凡指定專門用途并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進行管理的,企業可作為不征稅收入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
其中,該項資產屬于非貨幣性資產的,應按政府確定的接收價值計算不征稅收入。
財稅〔2011〕70號文件所明確的條件: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符合上述條件,則無償劃入資產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但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資產,長沙公司注銷,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不符合上述條件,應按政府確定的接收價值,計入當期收入總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政府沒有確定接收價值的,按資產的公允價值計算確定應稅收入。
企業接受政府或部門無償劃撥的實物資產,如果是政府或部門劃撥的,屬于政府補助,通過“遞延收益”科目核算。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計入“其他收益”損益科目,而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則計入“營業外收入”損益科目。
比如企業接受政府無償劃撥的固定資產,會計處理如下:
收到固定資產時:
借:固定資產
貸:遞延收益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按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逐月或年分攤遞延收益: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
或其他收益(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
出售設備時,要把沒有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同時轉銷。
出售設備: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
轉銷遞延收益余額: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
或其他收益(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
在企業所得稅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前款所稱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