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聲,爭取將“視同條款”阻擋在《實施條例》之外
時間:2019-09-09 18:19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憲法》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
新《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
新《實施條例》第十六條,個人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財產用于捐贈、償債、贊助、投資等用途的,應當視同轉讓財產并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很明顯,《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十六條的規定突破了新《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的征稅范圍,更是涉嫌違反了《憲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
新《個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全面實行,廣大個稅納稅人還沒來得及品嘗落實“稅收法定”取消“其他所得”接出的甜果,卻又要不得不忍受《實施條例》強加的“視同條款”的折磨,低落的心情簡直無以言表。
二、視同條款是諸稅種稅企爭執高頻率地段
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技術規范(試行)》中,沒有查到關于“視同”的規范,但“視同”在稅法中用的比較多。
那么,何為視同?通俗來說就是“把什么當做什么”。
從《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十六條來理解,就是本條列舉的事項本身不屬于《個人所得稅法》征稅范圍中的“轉讓財產所得”,而把它們當做是轉讓財產所得對待。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的規定。但并應該理解為是授權國務院對《個稅法》征稅范圍進行擴大解釋。
視同條款是稅企爭執的高發地段,增值稅如此,所得稅如此,消費稅如此,土增稅如此……各稅種,凡規定有“視同”條款的,概莫能外。
稅企雙方,長沙工商代辦,深受其擾。
三、個稅不同于企業所得稅
個稅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沒有“計稅基礎”的概念,一旦被視同,就一定能計算出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來……
接下來也一定會有很多爭執會演變成無休止的復議,訴訟……
四、已經被《個稅法》所剔除的部分“其他所得”項目,很可能會以“視同”的形式借尸還魂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無償受贈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78號)第三條規定,除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情形以外,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他人的,受贈人因無償受贈房屋取得的受贈所得,按照“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此類項目,在新《個稅法》中找不到征稅依據的,但如果稅務機關借助《實施條例》的“視同條款”,按照財產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你能奈它何?
因此,呼吁廣大有識之士,專家學者等,在規定的15天異議時間內,積極發聲,爭取將“視同條款”阻擋在《實施條例》之外!
我國沒有**審查,如果此時不做努力,將來定會徒傷悲!
相關解讀——個稅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第16條的違憲問題分析 <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