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股實債的會計、稅務、法律全解析
時間:2019-09-23 12:28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二、明股實債的特點
三、明股實債的會計處理
四、明股實債的稅務處理
五、明股實債的法規及判例
六、小結
一、引言
“明為股權實為債權”、“明為投資實為借貸”、“明為買房實為借貸”、“明為聯營實為借貸”,在這些“明”和“實”之間充滿了借款人、投資人及管理人、監管機構之間無數調和、妥協與無奈,這既是監管機構與被監管機構之間貓捉老鼠的游戲,也是投資人與借款人之間為保本、增信之間的橋梁之舉,也有借款人為優化財務報表,降低杠桿之需。通過“明”和“實”的轉換,借款人達到既借入資金又不增加負債,甚至能增加凈資產目的,而出借人在保障權益前提下既借出了資金,又能獲得穩定收益,似乎對各方皆大歡喜。高興不起來的卻是金融監管部門,在降杠桿、去影子銀行的大背景下,明股實債的諸多做法對如何保障金融市場穩定帶來諸多考驗。
為方便讀者深入了解具體業務的操作問題,本文詣在通過對明股實債的會計、稅務、法律進行實例分析,希望無論對用資方還是投資方都能有一個提前預判。
二、明股實債的特點
(一)投資人以獲得固定收益為目的
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形式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股權實質是“共享收益、共擔風險”,而債權則要求保證本金安全并獲得固定收益,并不對被投資方的經營成果有請求權。而在明股實債的融資安排中,投資人雖然是以股權方式投入資金,但不論企業經營狀況如何,被投資方均需按照約定向投資者支付本金和利息,也即該方式既有“股”的性質,也有“債”的特點。
(二)通過股權遠期回購方式實現退出
明股實債結構中底層股權的退出普遍以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承諾遠期回購實現退出,在此基礎上也有增加對回購的連帶擔保,或由高信用等級主體對本金回購支付金額與預期收益的補足承諾等措施保證遠期退出。除回購外,通常保證投資人的退出的措施還有對賭條款、強制定期分紅條款、股權維持費、抽屜協議等方式,本質上仍然具有剛性兌付的保本特征。
(三)不參與被投資企業經營管理與分紅
明股實債模式中,投資人基于增信的需要往往要求進入被投資企業的董事會,抵押不動產,對重大事項有決策權,甚至派駐管理人員、保管印章等,但這些安排多數仍以保障投資人本金與利息預期收回為目標,并不謀求對融資主體的經營管理權,也不要求對融資主體的凈資產和經營成果享有分配權。
三、明股實債的會計處理
實質重于形式是會計處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對明股實債的處理也一樣,按《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第七條:“企業應當根據所發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條款及其所反映的經濟實質而非僅以法律形式,結合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定義,在初始確認時將該金融工具或其組成部分分類為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
(一) 按股權處理的會計分錄
《稅屋》提示——被遮擋部分為“銀行存款”
(二)按債權處理的會計分錄
(三) 明股實債的“表內”與“表外”
資管產品中的明股實債業務,對資管產品管理人來說,需要區分是以表內資金對外投資,還是用表外資金投資,這里“表內”或“表外”主要看管理人對資管產品涉入程度高低,若管理人涉入程度較高,如保本承諾、剛兌安排,按銀監會的現行規定,需要對該投出資產計入管理人的資產負債表左方資產項目,同時將資金來源計入負債項目,也即表內融資。若管理人僅承擔“受人之托,長沙公司注冊,代人理財” 之管理責任,則該明股實債行為,不并入管理人的報表,也即表外融資。
(四)明股實債的“并表”與“出表”
對投資人來說,如不考慮明股實債安排,若其投資占被投資企業股權比例達到“控制”標準,則作為投資人來說是需要考慮是否將被投資企業的會計報表納入投資企業的合并報表范圍,按《企業會計準則33號—合并財務報表》,“控制”的定義為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并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其回報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