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當心這8大填報錯誤
時間:2019-09-25 05:36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財務人員每年都需要面對的一項工作,隨著稅收征納的不斷規范,納稅申報表的填報也在不斷的更新,《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表》2017版,在填報方面又有哪些改變與調整呢?填報中哪些填報細節容易忽視呢?
今天就來同大家講一講,《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表》2017版,填報中容易忽視的錯誤點,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項目一:《企業基礎信息表》填報錯誤提示
容易忽視的錯誤點:
1、在“103資產總額(萬元)”的填報中,為企業全年資產總額季度平均數,而非“月度或年度平均”,單位為萬元,而非“元”;
2、在“104從業人數”的填報中,為企業全年平均從業人數,從業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而非僅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
3、年度平均值的計算公司為: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4、哪些總機構屬于“匯總納稅企業”?
(1)總機構、分支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都有對當地機構進行企業所得稅管理的責任,總機構和分支機構應分別接受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
(2)二級分支機構是指匯總納稅企業依法設立并領取非法人營業執照(登記證書),且總機構對其財務、業務、人員等直接進行統一核算和管理的分支機構。
5、哪些分支機構不就地分攤繳納企業所得稅?
(1)不具有主體生產經營職能,且在當地不繳納增值稅、營業稅的產品售后服務、內部研發、倉儲等匯總納稅企業內部輔助性的二級分支機構,不就地分攤繳納企業所得稅。
(2)上年度認定為小型微利企業的,其二級分支機構不就地分攤繳納企業所得稅。
(3)新設立的二級分支機構,設立當年不就地分攤繳納企業所得稅。
(4)當年撤銷的二級分支機構,自辦理注銷稅務登記之日所屬企業所得稅預繳期間起,不就地分攤繳納企業所得稅。
(5)匯總納稅企業在中國境外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二級分支機構,不就地分攤繳納企業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57號)
項目二:主表“稅金及附加”填報錯誤提示
容易忽視的錯誤點:
1、“稅金及附加”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及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相關稅費;(財會[2016]22號)
2、原來在管理費用中核算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相關稅費,需要并入“稅金及附加”填報,不得重復填報。
項目三:《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填報錯誤提示
容易忽視的錯誤點:
1、該表中有三項“非貨幣性資產”項目,各有何區別?
(1)“銷售商品收入”下的“非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以主營產品對外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2)“其他業務收入”下的“非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以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業務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3)“營業外收入”下的“非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業務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2、讓渡資產使用權與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有何區別?
(1)如果企業的主營業務為: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投資性房地產等,則其相關收入在“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中核算;
(2)如果企業的主營業務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建筑合同等,則發生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包裝物和商品等相關收入在其他業務收入中核算。
項目四:《視同銷售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特定業務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錯誤提示
容易忽視的錯誤點:
1、對于企業發生視同銷售的業務,在視同銷售價格確認上,應以被移送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視同銷售收入。并非以“企業自制的資產,按企業同類資產同期對外銷售價格確定銷售收入;外購的資產,長沙代理記賬,按購入時的價格確定銷售收入”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80號)
2、房地產銷售未完工產品收入的確認,是以企業通過正式簽訂《房地產銷售合同》或《房地產預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應確認為銷售收入的實現,在未正式簽訂《房地產銷售合同》或《房地產預售合同》前所取得的誠意金、定金、認籌金等不作為房地產銷售未完工產品收入的確認。(國稅發〔2009〕31號)
項目五:《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錯誤提示
容易忽視的錯誤點:
1、對于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的財政性資金,在納稅調整時,一定是在申報年度“會計已經確認了收入或支出”的財政性資金;
- 上一篇:5個易混淆稅前列支項目要分清
- 下一篇:個人出租房屋稅收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