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修改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政策解讀
時間:2019-12-12 02:03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2006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第483號令,公布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從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條例的出臺是地方稅改革的最新進展,有利于統一稅制、公平稅負、拓寬稅基,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長沙工商稅務,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1988年公布實施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是依據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利用狀況及相關政策制定的。近年來,隨著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實施、經濟的發展和土地需求的不斷增加,原城鎮土地使用稅的一些規定已明顯滯后于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要求。
一是稅額標準太低,每平方米土地年稅額最高只有10元,最低僅為0.2元,這與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極為緊缺的現狀以及近年來日益攀升的地價水平是極不相適應的;
二是對外商投資企業不征稅,稅負有失公平。
近幾年,為了抑制投資過熱,促進合理開發利用土地,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特別加強了土地的管理,但一些地區和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亂占濫用土地的現象仍然嚴重。據有關報道,目前已出讓的土地有2/3仍處于閑置狀態。而城鎮土地使用稅作為我國目前在土地保有環節征收的唯一稅種,長期以來稅負偏低,2005年全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入為137億元,2006年177億元,占全國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不足0.5百分點,難以發揮其經濟調節作用。而且,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偏低,也影響了地方政府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及時調整土地等級和稅額的積極性。此外,外資企業使用土地不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造成內外資企業用地成本的差異,不利于不同經濟類型的企業共同協調發展,也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因此,需要對原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的有關內容進行調整和完善。
為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完善城鎮土地使用稅稅制, 2006年8月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上半年經濟形勢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建議>的通知》(中發[2006]14號)明確提出了“提高城鎮土地使用稅單位稅額,嚴格控制減免稅范圍”的要求。8月31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又進一步明確指出:提高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標準,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法制辦要抓緊制訂具體辦法。根據中央和國務院上述文件要求,有關部門對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問題進行了調研和論證,提出了調整方案,并建議在調整稅額的同時,把外商投資企業納入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征稅范圍。國務院采納了這一建議。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在2006年12月31日發布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的決定》,提高了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稅額幅度,明確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并相應修訂了《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重新進行了公布。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修改的具體內容是:
1、提高了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幅度。
新修訂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將稅額標準提高了2倍,調整后的“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大城市1.5元至30元;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小城市0.9元至18元;縣城、建制鎮、工礦區0.6元至12元。”考慮到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稅負水平應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土地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條例仍授權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上述稅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的適用稅額幅度。
提高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增加了用地的成本,可以引導土地使用者合理節約的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有利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加強土地宏觀調控的措施,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
2、將外資企業納入城鎮土地使用稅征稅范圍。
新修訂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在第二條中增加了第二款:將第一款中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定義為:“前款所稱單位,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以及其他企業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軍隊以及其他單位;所稱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以及其他個人。”即:把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也確定為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條例的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
對外資企業用地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符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的要求,有利于公平稅負,平衡內外資企業的稅收負擔,有利于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
- 上一篇:常見涉稅難題剖析
- 下一篇:增值稅收入與所得稅收入區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