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靠單位拿來的發票失控了,怎么辦?
時間:2019-09-27 02:37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包工頭掛靠建我們做工程,拿來幾張材料普票,合計300多萬,入了成本。現在,稅務機關通知,說是失控發票,讓我們配合進行調查,向稅務提供資金流證據。
“藍老師,這該怎么辦?有什么風險啊?”
雖然是增值稅普通發票,但300多萬的金額,如果構成虛開的話,也達到刑事責任的底線了,所以,風險還是蠻大的。
我來說一說,處理的方法、態度和思考步驟。
首當其沖,就是要分析,有沒有虛開的風險。
掛靠業務,是包工頭在做,鬼知道他們實際上采買了什么東西。實務中建筑公司也難以控制。但既然有300多萬元的發票,顯然會簽采購合同,這個一般公司都能做到。但一般來說,采購款都是包工頭自己付出去的,公司從哪兒找向對方付款的資金流呢?
能不能補一筆資金流?顯然不可能。對方都失控了,你還敢付錢嗎?所以,資金流肯定是對不上了的。沒有辦法。
但這不一定就會被認定為虛開。
此時,實務中會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采購是真實的,由包工頭向供應商付了款,以本公司名義付的,這種可能性不能低估,藍老師估計怎么著也有5%吧;二是采購不真實,實際的采購與此無關,發票是包工頭通過垃圾短信買的,這個可能性就要高一些了。
這個第二種情況,肯定屬于虛開。
慢慢來,先說第一種,第一種情況是否是虛開呢?
實際的交易發生在供應商與包工頭之間,但發票卻是供應商開給了我們建筑公司,算不算虛開?
如果只是這樣理解,當然就是虛開了,因為虛開的定義就是“發票內容與實際業務不符”。
但是,如果包工頭與建筑公司建立了掛靠關系——最好的證據就是簽有一個掛靠協議,注意,這個協議關鍵時刻也是很有用的——那么,就不應被認定為虛開。
因為在掛靠協議之下,包工頭與建筑公司合為一體了。包工頭以建筑公司名義提供勞務、采購材料,建筑公司為其承擔全部法律責任;同時導致建筑公司也是材料銷售合同的甲方,承擔基于銷售合同的一切法律后果。所以,從法律形式上看,此時發票開給建筑公司,是真實的。因為掛靠業務就得以這種法律關系和經營關系來處理。
一些建筑企業又想做掛靠,又想立牌坊,生怕被人看出是在搞掛靠,千方百計隱瞞掛靠事實,不簽掛靠協議,賬上不體現掛靠管理費收入。掩耳盜鈴罷了,基本上誰都看得出來是在掛靠。
當遇到涉嫌增值稅發票的虛開問題時,當遇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抵扣風險時,稅務沒有權力判定你掛靠合不合法,但他必須根據掛靠業務的事實,來判定如何納稅、如何開票。所以,關鍵時候,掛靠協議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掛靠不敢明目張膽,藍老師表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稅務質疑我們這300萬元發票的付款流,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是專票的話,還可能不能允許抵扣。此時不妨脫光了拿給別人看:“看,就是掛靠關系”。
通過掛靠的協議,可以證明業務與發票內容是相符的:包工頭以我們的名義進行采購,法律上也是我們采購的,業務是這樣的,發票內容也是這樣的。
以這種方法,來解決虛開的風險。
那么,如果票真是包工頭買的呢?這些人是弄潮兒,什么事都敢做,被掛靠的建筑公司會計,不得不多一個心眼。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你怕得有理。
如果是買的,這個票就是虛開的了。
換言之,正確的做法是,首先判斷這個發票是不是虛開的。
雖然掛靠的業務公司無法把控,但根據合同等資料,讓自己的項目經理、工程人員來看看,這些材料的采購,從內容、規格、數量、價格到供應商,可不可能是假的,也是相對容易的事。
如果自己都高度懷疑是虛開的,風險就大了。稅務不找上門,你自己也睡不踏實。
虛開發票的處理原則是:不收!白條子入賬都比它強。
“從來就沒有收過!”
問題是,你已經做進了成本,難道沒有收到發票?沒有發票也要做賬,可能這個賬的金額估計有錯,也可能這個賬本身就做錯了,這些風險與虛開風險比,都是小風險。讓你承擔虛開的法律責任,對不需要認證的普票而言,就得在你手上找到發票。捉票在冊!
曾經遇到過類似情況,會計在配合調查時,告訴稅務人員,的確收到了這些發票,表態配合調整,還準備了銷售合同。假的真不了,收到虛開的發票,就是虛開行為。此時,規避虛開風險的路,就只剩下善意取得了,證明自己確實不知道是虛開的、也不應該知道是虛開的、總之被騙了。但這個證明的成功率上有一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