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財稅[2009]87號: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的規定及稅務處理
時間:2019-12-12 14:49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對于財政性資金是否征企業所得稅,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基層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反映較多的,可能就是財政部門撥付的一些具有專項用途的撥款了,財稅[2009]87號就此作了相應的規定,為基層稅務機關和納稅人更好地執行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一、財政性資金與財政撥款的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財政性資金不僅僅是指財政部門撥付的資金,還包含政府及其它有關部門撥付的有關資金,而且,財政性資金也不僅限于稅法所指的財政撥款,稅法中所說的財政撥款只是財政性資金的一種。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長沙工商稅務,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而財政性資金的概念,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的規定,是指企業取得的來源于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其他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包括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種稅收,但不包括企業按規定取得的出口退稅款。
二、財政性資金涉及的相關稅收政策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財稅[2008]151號規定了三種情況:一是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于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后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二是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三是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按照核定的預算和經費報領關系收到的由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撥入的財政補助收入,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的規定
財稅[2009]87號是經國務院批準,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對企業取得專項用途的財政性資金涉及的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如何處理的規定。該文件規定,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的規定僅適用取得時間是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來源是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此外,要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企業能夠提供資金撥付文件,且文件中規定該資金的專項用途;二是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三是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注意事項]
1、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費用或資產的稅務處理。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對財政性資金超過期限未支出的后續規定。企業將符合財稅[2009]87號第一條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后,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重新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收入總額;重新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