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財稅[2009]57號 資產損失稅前扣除須關注十個問題
時間:2019-12-15 10:05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實施,脫胎于舊的內資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原國家稅務總局13號令《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早已經壽終正寢。但是,相關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標準和程序一直沒有得到明確。2009年4月1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正式印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4月26日,財政部網站率先公布了財稅[2009]57號文件全文。該文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的有關規定,就企業資產損失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政策進行了明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只是一個實體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只解決了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標準、條件問題,而并未涉及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程序性規定。總局還將針對資產損失認定程序發文另行明確(程序性)。
關注問題1:哪些資產損失可以稅前扣除。
財稅[2009]57號文件第一條規定,本通知所稱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不難看出,財稅[2009]57號文件與沒有將13號令單獨規定的無形資產損失予以明確,只能暫時棲身于其他損失之中。
13號令將明確投資損失包括委托貸款、委托理財損失,但是財稅[2009]57號文件只單獨提出股權投資損失,債權投資損失、權證投資損失、基金投資損失、期貨投資損失以及委托貸款、委托理財損失可以在實際發生損失時,作為其他損失按規定稅前扣除。
關注問題2: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如何扣除?
財稅[2009]57號文件第二條規定,企業清查出的現金短缺減除責任人賠償后的余額,作為現金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比較有意思的是,財稅[2009]57號文件談到了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其實現金也應該有發生被盜損失的可能。
財稅[2009]57號文件第三條規定,企業將貨幣性資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職能的機構,因該機構依法破產、清算,或者政府責令停業、關閉等原因,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作為存款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存款損失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壞賬損失。但是該損失只限于”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職能的機構”的部分。
關注問題3:應收、預付款項可扣除壞賬損失
財稅[2009]57號文件第四條規定,企業除貸款類債權外的應收、預付賬款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減除可收回金額后確認的無法收回的應收、預付款項,可以作為壞賬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1、債務人依法宣告破產、關閉、解散、被撤銷,或者被依法注銷、吊銷營業執照,其清算財產不足清償的;
2、債務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蹤、死亡,其財產或者遺產不足清償的;
3、債務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無力清償債務的;
4、與債務人達成債務重組協議或法院批準破產重整計劃后,無法追償的;
5、因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導致無法收回的;
6、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關注問題4:十二種情形可扣除貸款損失
財稅[2009]57號文件第五條規定,企業經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實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貸款類債權,可以作為貸款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