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薪資稅務處理
時間:2019-12-26 16:48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張三和李四每人出資5萬元,開了一家燒烤店,起名大華燒烤店,企業類型是合伙企業,利潤對等劃分。第一年,燒烤店收入42萬元,費用30萬元,利潤為零。在30萬費用中,燒烤師傅工資占去12萬元。假設無納稅調整項目。
第一年年底,張三按照《關于修訂個人所得稅申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7號)規定,填寫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B),在第11行“利潤總額”填寫12萬元,第35行“投資者工資薪金”填寫0萬元,第38行“納稅調整后所得”填寫12萬元,第40行“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分配比例(%)”填寫為50%,第42行“投資者減除費用”填寫為6萬元,第62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寫為0萬元。
李四填寫內容同張三。
第二年初,張三和李四覺得投資做生意,第一年作為投資者一分錢也沒有賺到,賺點錢都讓燒烤師傅賺去了。張三和李四商議,辭掉燒烤師傅,由張三燒烤食品,省下燒烤師傅的工資也都給張三。
第二年,大華燒烤店經營結果與第一年相同,但工資費用由支付給燒烤師傅變成了支付給合伙人張三了。
第二年年底,張三填寫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B),第11行“利潤總額”填寫12萬元,第35行“投資者工資薪金”填寫12萬元,第38行“納稅調整后所得”填寫24萬元,第40行“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分配比例(%)”填寫為50%,第42行“投資者減除費用”填寫為6萬元,第62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寫為6萬元。
第二年年底,長沙公司注銷,李四填寫個人所得稅申報表(B),第11行“利潤總額”填寫12萬元,第35行“投資者工資薪金”填寫為12萬元,第38行“納稅調整后所得”填寫24萬元,第40行“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分配比例(%)”填寫為50%,第42行“投資者減除費用”填寫為6萬元,第62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寫6萬元。
對于張三來說,第二年應納稅所得額比第一年多了6萬元,其中的原因是張三向合伙企業提供了燒烤服務,從合伙企業領取了固定工資12萬元,但分到自己名下的合伙企業層面所得卻是6萬元,比應該分得的合伙企業層面應納稅所得額12萬元,少了6萬元。張三在計稅時,相應也少計算了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
對于李四來說,第二年應納稅所得額比第一年多了6萬元。合伙企業第二年與第一年唯一發生的變化是燒烤服務由外雇的燒烤師傅提供的,變成了由合伙人張三提供。從常識上判斷,這一變化不應該對李四的稅收產生影響,要是有稅收方面的影響,也應該是僅限于張三才對。但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的邏輯,李四第二年從合伙企業層面分回的所得由第一年的6萬元,變成了第二年的12萬元,其中多出的6萬元實際上是李四替張三負擔的工資薪金所得。
上述問題的產生緣于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B)設計有誤。B表的錯誤在于將投資者工資薪金放到了錯誤的位置。在計算合伙企業層面所得時,投資者工資薪金所得不是納稅調增項目,或者說在計算合伙企業層面所得時,投資者工資薪金所得不是考慮因素,在計算個人層面所得時,投資者工資薪金才是考慮因素。
投資者工資薪金在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的位置設計錯了,這個錯誤應該怎么修改?簡單的修改方法就是調整一下它的位置,把它放在40行后面,在計算合伙企業層面所得時,不考慮投資者的工資薪金。合伙企業層面所得計算出具體金額后,劃分給各個合伙人,求出歸屬于各個合伙人的合伙企業層面所得。各個合伙人若存在工資薪金所得,再在歸屬于合伙人的合伙企業層面所得上予以調增。
按照建議修改后的方法進行計算,具體結果如下:
第二年年底,合伙企業利潤12萬元,劃分一半給張三,張三劃分的利潤是6萬元。張三從合伙企業取得工資薪金12萬元,張三基本減除費用6萬元,張三最后應納稅所得額為12萬元。
第二年年底,李四自合伙企業劃回的利潤也是6萬元,李四劃分的合伙企業層面利潤還是6萬元,李四沒有從合伙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李四基本減除費用6萬元,李四最后應納稅所得額是0元。
這個納稅結果與第一年相同,燒烤服務由外面雇傭的師傅提供,還是由合伙人自己親自提供,兩種情形下納稅結果相同,稅收沒有扭曲經濟安排,這是符合邏輯的正常稅務處理結果。現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B)人為地轉移了合伙人之間的稅收負擔,將本應由提供勞務的合伙人承擔的稅收負擔,轉由其他未提供勞務的合伙人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