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產評估角度分析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外部證據
時間:2019-09-19 07:38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1.企業所得稅法中,確認資產損失的外部證據包括專業技術鑒定和經濟鑒定證明,但二者并不相同。
《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十六條規定,企業資產損失相關的證據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和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
第十七條規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是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依法出具的與本企業資產損失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件,主要包括:……(六)專業技術部門的鑒定報告;(七)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的經濟鑒定證明;……
2.專業技術鑒定報告根據資產類型不同,出具單位也不同。出具單位包括企業技術部門出具鑒定意見、政府對應職能部門和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比如:
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找市氣象局辦理災害鑒定
機動車的技術檢驗報告由舊機動車鑒定評估機構出具
房屋的報廢損失技術證明由建筑質量檢查站和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出具
特種設備的技術檢驗報告由技術監督局出具
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的穩定性/有效性分析,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下屬的三級單位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出具
3.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是指社會中介機構按照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充分調查研究、論證和分析計算基礎上,進行職業推斷和客觀評判,對企業的某項經濟事項發表的專項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專業鑒定機構等出具的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
不同類型的鑒證證明內容不同,因而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4.專業技術鑒定僅從專業技術角度說明被鑒定資產的質量水平和技術有效性程度,用于確認稅法上的資產損失,還需要輔之以資產評估報告。
5.《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的規定,以下資產損失業務,長沙工商代辦,可能需要出具資產評估報告。
(1)存貨、工程物資的報廢、毀損或變質損失,數額較大的(指占企業該類資產計稅成本10%以上,或減少當年應納稅所得、增加虧損10%以上,下同);
(2)固定資產盤虧、丟失損失,損失金額較大的;
(3)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損失,損失金額較大的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的;
(4)企業股權投資損失;
(5)企業按獨立交易原則向關聯企業轉讓資產而發生的損失;
(6)企業將不同類別的資產捆綁(打包),以拍賣、詢價、競爭性談判、招標等市場方式出售,其出售價格低于計稅成本而發生的損失。
6.資產減值和資產損失并不等同。資產減值更多用于會計核算。根據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和資產減值測試結果,資產發生減值的,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工程物資——減值準備”、“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抵債資產——跌價準備”、“損余物資——跌價準備”等科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并按扣除減值后的金額重新計算每期的折舊額和攤銷額。
資產損失在稅法上有特定指代。《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明確,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稅法一旦確認資產損失,允許企業申報后在稅前扣除。稅法上確認資產損失強調實現,即損失已經實際發生,因而注重對證據的管理。稅法一般不認可會計基于權責發生制而計提的各類資產減值準備,因而會形成暫時性差異。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發生減值的,會計處理上按減值后的金額每期計提折舊額和攤銷額,而在稅務處理上仍按原來的金額稅前扣除。
政策依據及規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