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研發背后的稅收問題,不簡單
時間:2019-09-22 03:28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近日,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截至2017年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135.6萬件。其中,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所占比重分別達到63.3%和66.4%,較2016年提高了1.6和0.9個百分點。那么,企業擁有專利量不斷增加的背后,稅收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會給企業帶來哪些稅收影響?對此,記者采訪了多家企業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利好:
獲得專利意味著享受優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長虹,華為、漢能、中興等眾多中國企業,都有一面亮眼的專利墻。北京鑫稅廣通稅務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徐賀表示,專利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結果,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對于企業而言,獲得專利意味著具有專業技術實力,也意味著能夠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集團)的發展,恰好印證了徐賀的觀點。長虹集團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胡嘉告訴記者,2017年,長虹集團新申請專利1899件,同比增長了12.5%,其中發明專利增長15%,創歷史新高。作為一家大型科技類企業,長虹集團在發明專利屢創新高的同時,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和軟件企業即征即退等稅收優惠。據統計,最近3年,長虹集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累計實現所得稅抵減稅額超過2億元,增值稅即征即退稅款累計超過3億元。“我們的專利證書有整整一面墻,長沙工商稅務,而且每年都會增加,帶來的直接利好,就是享受的稅收優惠越來越多,進而又促進我們加大研發投入,不斷申請新的專利,從而實現了良性循環。”胡嘉說。
和長虹集團一樣,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化學藥物及生物制劑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也因為專利的增加,享受了不少稅收優惠。作為國內最大的靶向藥物研究、生產基地,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共申請有效發明專利近80件。其中很多專利含有該公司在項目研發過程中的自主創新技術,具有較高的專利價值。2014年~2016年,該公司累計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額3.64億元。
徐賀分析,我國自1996年實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以來,經歷了多次改革。事實證明,歷經20多年的持續改革,我國支持企業專利創新方面的稅收法規逐步完善,總體趨勢是稅收優惠面不斷擴大,享受稅收優惠的程序不斷簡化,后續管理逐步加強,這些都有助于激發企業技術研發的活力。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多家企業負責人都表示,在他們公司專利攻關的過程中,北京市國稅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稅局兩級大企業管理部門都從不同層面提供了諸多個性化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了實務中遇到的很多稅收問題。
提醒:
避免轉讓定價調查風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企業只知道專利增加有助于享受稅收優惠,忽略了海外專利增加的同時,如果利潤分配和稅收安排不合理,很可能面臨轉讓定價調查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年度提交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44家,較2016年增加18家。尤其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專利數量,近年來穩步增長。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不到10年間,中國企業在美國擁有的專利數量增長了近10倍。特別是2017年,較2016年增長28%,達11241件。
深圳市思邁特財稅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張學斌告訴記者,我國很多企業到境外申請專利,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專利不被侵權,同時可能為了滿足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投資要求。但不論何種原因,企業都應該高度關注專利申請時的有關跨境稅收問題。
張學斌分析,我國企業到境外投資,往往會在投資國或地區設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研發中心等機構。根據最新國際稅收規則,利潤應在經濟活動發生地和價值創造地征稅,也就是說企業的利潤分配要與各機構執行的功能、承擔的風險、使用的資產和價值創造等相匹配,否則在轉讓定價調查調整中,將會面臨被投資國稅務機關特別納稅調整的風險。因此,我國企業在境外設立機構時,就應該同時考慮該由哪個主體來申請并擁有該項專利。因為如果一個主體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也就是該主體擁有了一定無形資產,從而就應該匹配相應的利潤并繳納相應的稅收。這樣,如果我國企業自身擁有的專利技術越多,就能夠在全球利潤分配中越有主動權,從而相關的跨境稅收風險會更低。